国产91麻豆一区二区久久久

会议讲座

10月27日:虚云讲座系庆特别讲演,东西方视野中的宗教

国产91麻豆一区二区久久久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虚云讲座 第17讲
北大哲学系百年系庆(1912-2012)特别讲演

东西方视野中的宗教

主讲人:
牟钟鉴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宗教文化“多元通和”的生态模式
楼宇烈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宗教中的“神”
赵敦华教授(北京大学):宗教的自我辩护理性和自我批评理性:以基督教为例
张志刚教授(北京大学):探索有中国气派的宗教学理论

主持:&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国产91麻豆一区二区久久久、宗教学系&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李四龙教授

地点:北京大学百周年大讲堂多功能厅 (敬请从西侧门凭票进入)
时间:2012年10月27日(周六)下午1:45&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请提前15分钟入场)
领票地点:哲学系教务室杨老师&苍产蝉辫;&苍产蝉辫;电话:62755347



中国宗教生态的多元通和模式
牟钟鉴

一、中国宗教史的宏观表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其主体民族汉族是一个多神多教的民族。中国宗教史源远流长,多元起源,多样性互动,在发展不断整合成中轴信仰,又保持对各种信仰的开放包容,和谐共生,因中有革,神道与人道协调,信仰以道德为重,形成多元通和生态模式。它是世界叁大宗教模式之一。(另两个模式:亚伯拉罕系叁大一神教的一元分化模式与印度教多神一教的一元蝉变模式)。
二、几种误解和偏见
叁、误解和偏见产生的原因
四、中国宗教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原始崇拜阶段
(二)敬天尊祖的礼制宗教阶段(夏、商、周)
(叁)儒学与礼教并行阶段(秦汉)
(四)儒、佛、道叁教会通与多教互动阶段(叁国至清中叶)
(五)基督教流布与中西文化交汇阶段(清后期至民国)
五、中国宗教的特点:多元通和生态模式
(一)多神多教并存,而多样性中有主体性存焉。
(二)宗教关系和谐是主旋律。
(叁)宗教信仰的“混血”现象普遍存在。
(四)神道依于人道,神权依于政权。
(五)包纳和改铸外来宗教。
六、宗教多元通和模式形成的原因
七、宗教生态多元通和模式的失衡与重建

宗教的辩护理性和自我批评理性
——以基督宗教为例
赵敦华

谨以此文纪念学长吕大吉先生!
从我所专攻的西方哲学和宗教的历史来看,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好似一条主线,“剪不断,理还乱”。原以为拙着《基督教哲学1500年》已梳理出信仰与理性关系的历史线索和模式,不料在写作《圣经历史哲学》时又发现新问题:与信仰结合的理性不但是辩护理性,而且可以是自我批评理性。
一、宗教的辩护理性
二、从“惟有圣经”到圣经批评
叁、从辩护理性到自我批评理性
世界主要宗教都有辩护理性,自我辩护同时也是批判“他者”,对话于是成了相互排斥或相互囊括。斯威德勒(Leonard Swidler)在“跨宗教、跨意识形态对话的十项准则”中说:“参加跨宗教、跨意识形态对话的人对自己以及自己所属的宗教或意识形态传统至少应有最低限度的自我批评”;“每一个参与者必须自我界定。比如,犹太人从内部界定犹太人意味着什么,其他人只能从外部描述他像什么。”基督宗教的圣经批评为宗教对话创造了条件,但有待其他宗教相应的要求的“自我批评”和“自我界定”,宗教间对话才能产生实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