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麻豆一区二区久久久

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信息

系列讲座:Agency 的模态理论(武汉大学徐明教授,12月8、9和11日)

国产91麻豆一区二区久久久

系列讲座:Agency 的模态理论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

报告人:徐明(武汉大学)

时间:2008年12月8,9,11日(星期一、二、四)晚7-9点

地点:四院二楼南侧会议室


此次讲座的主题是agency的一组模态理论。这是上世纪80-90年代兴起的一组理论,参与其中工作的人多数都有一定的逻辑背景。通常,人们称这组理论为stit理论或干脆称它们为stit (stit是“seeing to it that”的缩写)。我们介绍两种stit理论中的基本思想,并介绍本人在相关领域里的部分工作。此次讲座的讨论中也将涉及stit理论与某些伦理学、形而上学、科学哲学或逻辑学问题的联系。

与Davidson对于events/actions的理论的出发点类似,stit理论最初考察的是所谓action句子。我们的讨论就从Davidson的理论开始,考察它的明显长处 (inferential power) 和明显短处 (agentive/non-agentive 的区分、embedding/compositionality等问题)。然后,我们介绍stit理论对agentive句子的基本语法刻画(典范式 [a stit: Q])和基本语义刻画,并对这一理论做简单的讨论,从中可以看出,stit在处理Davidson理论遇到的问题时比后者有明显的优势。

Stit在背景理论上有因果理论的支持。我们介绍分枝时间上的一个因果理论,说明stit理论中的agency观念是一个因果性的观念 (a causal notion):[a stit: Q] 表达的是a的某个action保证了Q在当前时间成立,或者说,当前时间成立的Q是a的某个action的后果(或效果)。随后,作为stit理论细节的例子,我们介绍几个有趣的问题,包括refref论题(不为之不为就是为)和繁忙选择链及其相互关系等。在讲座的最后阶段,我们将简略讨论如何以stit理论为基础,汇集动态逻辑理论和Davidson理论的长处,从而得到一个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更好的理论。

讨论蝉迟颈迟难免涉及形式语言,也难免涉及一些技术性问题。但此次讲座的具体内容是为一般哲学听众设计的,因而讲座既不涉及形式证明也不涉及非形式证明,并且在遇到复杂的形式定义时,也将借助直观的图形来说明。我们唯一的预设是听众能忍受符号的使用,并且对符号化不陌生。

以下是讲座内容的大致安排:

(2008年12月8日)
1. Action 句子的逻辑结构——Davidson
2. 分枝时间以及分枝时间上的选择
3. Stit:  Agentive 句子的基本语法和语义
4. Refraining 以及其他嵌入

(2008年12月9日)
5. 分枝时间上的过渡和事件
6. 分枝时间上的因果
7. Stit:  对于action的效果/后果
8. Refref 论题与繁忙选择链 (busy choice sequences)

(2008年12月11日)
9. Modes of actions/inactions vs. complexity degrees of choice situations
10. 公理化问题和判定问题
11. 与stit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
12. Agency和action的再次相遇
13. 若干待解问题
TOP